新技教育
Facebook
  • 關於新技
    • 專利技術
    • 研究發表
    • 聯繫我們
  • 100GPS升學導航
    • 100GPS.cc升學導航
  • 啟動iPad教與學
    • iPad行動教學典範與認證 >
      • iPad行動教學典範
      • iPad行動教學認證辦法與申請表
      • iPad行動教學導入課程
      • 104學年度種籽教師申請
      • iPad教師交流
    • 導入案例 >
      • 2015-iPad翻轉教&學-臺北市中山國中協辦
      • 全市首例-103學年度-新竹市iPad翻轉教&學
      • BYOD首例-102學年度-北一女中-iPad實驗計畫
      • 全台首例-100學年度-台北市高中職行動學習計畫
    • 導入iPads五項關鍵錯誤(與解決之道)
    • 準備使用iPad的教室所擁有的12項特色
    • 10個關於行動學習之重大(卻從未被討論)的議題
    • 12 個 iPad 用於教育的理由
    • 21 個步驟達成 iPad 融入教學
    • Flipped Classroom翻轉教室
    • 教育應用 Apps

新技教育 NewTech

用發明專利持續累積創新與研發的能量,以協助教師有效教學、學生有效學習進而自我實現的最佳夥伴。

來個『讚』吧!
圖片


① 內容調用器雲/端演算技術 
(中華民國發明專利第 I 427575 號: 學習終端檢選數位內容之系統及其方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發明專利申請案:201010549119.6  学习终端检选数位内容之系统及其方法) 
(專利期間:自2014年2月21日至2030年6月27日,有效期間16年)


本發明係一種學習終端檢選數位內容之系統及其方法,使用者可利用一終端設備先進行一成就測驗來取得該使用者之能力定位,再依據其能力定位施以一診斷測驗,並依照診斷測驗結果找出使用者之學習弱點,以提供學習投資報酬率高的個人化教材,該教材可經由審核後指派,該終端設備可藉由網路連接來操作該系統。


本專利歡迎數位內容、教科書、出版社與實體文教業者,交流合作。
聯繫我們.......

Picture
② 模擬錄取能力定位演算技術 
(中華民國發明專利第 I 494894 號:模擬落點分析之方法及其系統)
(專利期間:自2015年8月1日至2029年12月28日,有效期間14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發明專利申請案號:201010122649.2 模拟落点分析之方法及其系统)

本技術係為以最低錄取分數、成績人數累計表及受測者就讀學校前一年度錄取各大學校系之名額產生一模擬評價百分比列表,並依據該模擬評價百分比列表與受測者資訊比對產生一模擬落點分析結果。


[有效學習最適解]的關鍵角色:
幫助考生提早一年到三年,了解自己相對於該目標考試的實力與對目標(科系、學校、分數、及格線)的差距,提早修正與精進,『預見未來,調整當下』,例如:中華民國學測或指考、大陸高考前透過模擬考的結果,了解自己真正的實力,而不是僅有模擬考廠商提供的不完整人數的偏頗排名。



图片


③ 錄取能力定位演算技術
(中華民國發明專利第 I 397824 號:測驗結果模擬評估之系統與方法)
(專利期間:自2013年6月01日至2029年6月27日,有效期間16年)

該測驗題庫模組係蒐集一具有答題反應統計之試題組與該試題組之正確答案;該命題模組係根據該測驗題庫模組而組合出至少一份試卷;該模擬測驗結果模組係利用該至少一份試卷,計算一組虛擬受測者成績;該評估模組係將一使用者接受該至少一份試卷測驗後之成績與該組虛擬受測者成績進行比對,藉以評估該使用者之學習成果。

Picture
④ 學習投資報酬率演算技術
(中華民國發明專利第 I 441108 號:輔助學習之方法及其系統) 
(中華人民共和國發明專利申請案號:200910177465.3 辅助学习之方法及其系统)
(專利期間:自2014年6月11日至2029年8月30日,有效期間15年)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係提供一種輔助學習之方法及其系統,利用測驗來提供學習之投資報酬率予使用者,使該使用者可依據學習之投資報酬率來快速學習,以幫助使用者能在大型升學考試中確實或有效率的取得較高的分數。


图片
④ 一種信息處理系統與方法​
中華民國發明專利第 I 536813 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發明專利申請案號:201310669981.9 一種信息處理系統與方法​)
(專利期間:自2016年6月01日至2033年11月10日,有效期間17年)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係提供一種應用於網絡環境中,利用本發明之信息處理系統及方法,伺服端能按用戶端一個以上之電子裝置所具有之網絡卡實體地址(MAC Address)、以及使用者端之需求權限,而將具有時效性之相同信息及/或不同之個別信息,予以展現於一個以上之電子裝置的屏幕上,以供用戶瀏覽信息及/或根據所展現之信息而輸入數據/訊息。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